• 全省要闻|
  • 州市新闻|
  • 市县热点|
  • 教科文卫|
  • 法制前沿|
  • 本网原创|
  • 聚焦三农
  • 公益慈善|
  • 旅游指南|
  • 陇上骄子|
  • 魅力乡村|
  • 农科讲坛|
  • 西固文化馆|
  • 直播窗口
  • 魅力乡村
    当前位置:中国报道新闻网魅力甘肃 > 魅力乡村 >
  • 声动永昌 ▏永昌特有的“花”——糖花子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6-17 09:01:30来源:永昌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:郑海燕

    愉悦你的耳朵

     

    连接你的生活

     

    这里是FM106.2永昌综合广播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声动永昌 - 糖花子
     
     
    00:00 / 04:58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永昌糖花子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永昌糖花子在项目类别上属于传统技艺,流传于全县各乡镇。2014年9月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。

    永昌民间,每当过年前数日,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道独特的美食“糖花子”。制作时左邻右舍一起帮忙,今天你家炸、明天他家炸,不仅交流了技术,还拉近了邻里感情,显得特别热闹有年味。过年家中来客时,主人首先就端上一盘油亮金黄的“糖花子”,就一杯清茶,请客人品尝压饥,成了永昌一道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景。

    油炸糖花子是永昌人民逢年过节的头等美食,有着悠久的历史,但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。人们根据“糖花子”制作中时常出现佛手一类的造型,以此推断最早可能是以祭祀的形式出现。

    永昌糖花子的主要食材有:当地优质的中筋面粉、食用植物油、红糖(或白沙糖)、鸡蛋、黑芝麻等。传统的制作方法大致要经过以下八个步骤:

    第一步,发面。将面粉掺入少量干酵母粉,还可以加入适量鸡蛋液,用温水和成面团揉匀,放置一段时间,制作成发面。

    第二步,油面。取发面约三分之一量的面粉,加入适量食用油搅匀即可。

    第三步,油发面。发面加少量小苏打,揉匀后,再与前面做成的油面放一起反复揉匀,成为油发面。

    第四步,糖面。这是关键一步。将适量红糖(或白沙糖)溶于水中,置文火上,水雨箭子(水温在开沸前)时,撒搅上加红曲末的粗麦面,搅拌到看不见干粉即可。插入筷子倾而不倒,为糖面软硬的适度,挖出晾至不烫手后待用。喜欢甜可以增加糖面的量。

    第五步,擀饼。揉面板上抹适量的食用油防粘,把油发面擀成两个薄饼,糖面擀那成约六毫米左右的薄饼,把糖面饼夹在两个油发面饼中间。

    第六步,切花。夹好的面饼切成宽约六厘米,长约九厘米的长方形,中间再切通三道裂缝,用手翻成图案花状,做成你想要的花样,成胚待炸。盖上保鲜膜,防止表皮风干皴裂。

    第七步,油炸。把做好花型的生胚下油锅,转中小火来油炸,期间要多次翻动,让两面受热均匀。上下面饼遇热后会向外发开,中间的糖面饼遇热后即均匀地粘贴在上下面饼上。如发现糖面不飞贴于面饼上,而流入油锅中,叫糖面“嫩”了,再加入适量的粗面粉揉和;如糖面饼不溶化如舌状夹于面饼中,叫糖面“老”了,再和入适度的糖水即可。

    第八步,出锅。待油炸至表面上色金黄时捞出后控油,冷却后即可食用。

    出锅后的整个糖花黄中透红,看去很像雕刻的图案画模型,如涂口红的笑嘴,所以又叫它“张嘴子”。

    永昌糖花子酥脆香甜,甜香不腻,老幼皆宜。它既是民间传统年节食品,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饼食,如今还成了人们走亲串友的送礼佳品,有人通过电商发往全国各地。2013 年,获评为“永昌县十大特色饮食”。

    摘自《永昌文史资料选辑》第十四辑

    作者:张铭功

            配音:魏若然
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理事单位
  • 广告代理
  • 战略合作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版权声明
  • 公告公示
  • 全省要闻
  • 州市新闻
  • 市县热点
  • 教科文卫
  • 法制前沿
  • 本网原创
  • 聚焦三农
  • 陇上骄子
  • 魅力乡村
  • 版权所有
  • 中国报道新闻社
  • 电子邮件:zgbdxws@126.com
  • 监督电话: 010-52872529
  • 法律专职律师:覃健
  • 主编:李欢
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:京ICP备15044995号
  • 公安部:京公安网安备:11011202001965号
  • 技术支持:兰州东方商易